60后大叔和80后妹子,在帝都爆改2000平米的院子,现实版桃花源!

作者:管理员来源:江西国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网址:http://www.coach.org.cn

探寻美好居住方式,我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

一间2000㎡的小院

有花有水有人家

清晨在花田锦簇中采一把玫瑰

入夜在虫鸣蛙叫中进入梦乡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1.jpg

而这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

因为它就真真切切发生在

大!北!京!

2.jpg

这间小院就藏在

北京京郊水坡村的东边

灰色砖块瓦顶

用石头砌起来的墙面

不平坦的小道交错纵横

两面是用竹竿搭起的围栏

整个小院落隐匿在绿色植被中

3.jpg

走进院里

是一片菜地和花园

阳光透过树荫洒在

竹栅栏、长板凳上

暖暖的好温暖

4.jpg

院子的池塘里

两只大白鹅

在互相追逐嬉戏

5.jpg

而他们的主人

一个80系甜美姑娘甜甜

和一个60后成熟大叔老黄

夫妻两人在这里工作也在这里生活

6.jpg

老黄老本行是设计

后来创业经营一家广告公司

做了二十年左右广告

公司经营的有声有色

但一天三餐总是不规律

每天晚上总忙得很晚才回家

回家的路上看着别人家

暗黄的灯光温暖的照着

却不知道自己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头

7.jpg

甜甜大学读播音主持专业

毕业时同学们都急着出去找工作

想方设法在大城市找到立足之地

她却不慌不忙

不愿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

8.jpg

于是他们合开了一家私房菜馆

每当夜幕降临时

城市里的少男少女便在此聚集

抱着吉他哼着《南方姑娘》的民谣歌手赵雷

和即兴弹唱《当你老了》的赵照

都是这里的常客

9.jpg

菜馆开得风声水起

但夫妻两人却仍然觉得

城里太拥堵太嘈杂,空间狭小

车水马龙,污浊的空气

想找个僻静的地方安静地做点事儿

认认真真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10.jpg

一次偶然的机会

老黄来到了景德镇

无意间看到桌子的角落里

放着一些破旧的柴烧瓷器

像是一道光一样射进了老黄的心里

“搬到乡下做个手艺人”

的念头从此挥之不去

11.jpg

回到北京后老黄就向甜甜

说出来自己的想法

两人一合计挺好的

‘’虽然我们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做

后来也就这么一点点摸索过来了

日子一样可以平静简单过下去”

12.jpg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

两人一方面多次往返景德镇

等地学习研究传统制陶技艺

另一方面他们先后辗转于北京近郊

寻找想象中具有人文情怀的出世小院

13.jpg

直到2012年

两个人在北京顺义

发现了这块面积

大概有2000平的院子

院子里杂草丛生

到处都是狗大便

他们对于这方处女地

却是一见钟情

未被开垦的状态赋予了

未来无数的可能

原汁原味的幸福感相比

钢筋水泥的都市

显得尤为珍贵

14.jpg

于是两人关掉北京的餐厅

停掉广告公司的业务

和房租签下了10年的租期

就投入了对小院的改造当中

15.jpg

因为两人对美有着

内心的坚持和要求

与村民施工的方式

完全不一样

两个人便自己动手改造

院子里的大部分工程

都是两人自己一块石头

一块砖地垒起来的

整个院子加房子的设计改造完善

前期大概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16.jpg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

只能靠积蓄支撑

村里电路布得不规范

每天至少跳闸两次

房屋主体单薄

保暖性能太差而且没有暖气

冬天只有围在火炉旁边才不太冷

.......

17.jpg

那时候父母每天都担心

“你们这样可怎么活啊”

朋友们也不认可

“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可是现在的生活

就是我们想要的

至少这样生活过

没有辜负自己”

甜甜就一遍一遍的解释

18.jpg

尽管只有十年的租期

尽管房租可能就反悔不租了

但是他们就是觉得

哪怕在一个地方只生活一天

也尽量把它收拾得美一些

19.jpg

20.jpg


为了更美的生活

两人打造了一个花园

精心栽培

各种不同的鲜花

种在院子里的每个角落

四季无论走到哪一个季节

庭院里总有生命的气息

21.jpg

因为北京的气候

不适合桂花生长

老黄就搭了个阳光房

种几棵桂花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喝茶品香

22.jpg

夏天的夜晚在葡萄架

下看星星眨眼

23.jpg

紫得发黑的果皮上

像有一层薄霜

夏末的日子也随之

慢慢敷上有一层甜霜~

24.jpg

秋天拿起竹竿

薅下一地果儿

敲一篮核桃

熬一锅山楂

25.jpg

开辟个菜园子

你挑水来我浇园

连粘在身上的泥巴

都是幸福的味道

26.jpg

想要吃面包

老黄就搭了个灶台

自己揉面醒面

用柴火拷出来的面包

香甜柔软

27.jpg

想喝豆花了

甜甜就洗净黄豆

转轴磨磨

打出来的豆花

滑嫩清香

28.jpg

就连平常吃的水果

两人也总能弄出些

不同的情调来

29.jpg

院子里的大白鹅下蛋了

女主人甜甜就

满院子的找蛋儿

30.jpg

两人从四处收集

手工品装饰房间

一把椅子

一个古老的灯罩

都透着一股淳朴自然

31.jpg

当然

还有随处可见的

两人亲手做的

装饰陶瓷

32.jpg

老黄自己在小院里

造了两座窑

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烧窑

然而这种古老的

烧窑技术难度高

即使是景德镇还在

使用柴烧柴窑的人也很少了

33.jpg

柴烧需要连续

烧制72小时以上

期间要有人一直

不间断轮班添柴火

34.jpg

但最终作品的成败

还是取决於土、火、柴、窑

之间的自然结果

不使用任何釉料

瓷器表面的色彩

来自于烧制过程中

天然落灰与火痕

到底会出来什么样的色彩

一切都“听天由命”

35.jpg

因此哪怕一件小小的器皿

也凝聚了手艺人多年的心血

抱着这个虔诚的信仰

老黄每一次在烧窑之前

都要认认真真的祭拜窑神

36.jpg

2014年2月老黄和甜甜

开始烧拙朴的第八窑

这一窑原计划从2月2日晚

烧到5日晚上8时

37.jpg

俩人为了准备这一窑

一个多月的时间做陶

准备木柴,清理窑炉和棚板

捏支钉,粘支钉,满窑

甚至年三十初一也仍然做着这些工作

但5日清晨6时左右发现窑内发生坍塌

38.jpg


甜甜打开柴烧窑

看到将近90%的器皿被毁

差点哭了出来

但是两个人整理好心情

慢慢整理破碎残局

却在其中意外发现了

心中想要的釉色

一时又喜不自禁起来

39.jpg

凭着这一份初心

他们吸引了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每烧一次窑

就会有很多人过来淘货

40.jpg

谈到这样的成绩

老黄腼腆一笑

“我们之前预计可能

要在乡下默默做个

5、6年才能出成绩”

41.jpg

而且在他们的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人也喜欢

上了手作和柴烧的乐趣

然后顺理成章地

老黄开办了工作坊

带大家一起做陶

42.jpg

老黄的工作坊取名为

“拙朴工舍”

拙朴,出自《老子》

“大巧若拙”

简单,质朴

正体现了这个院子的一切

43.jpg

有的时候人们过来

并不为做陶买陶

只是为了过来取个景

和宝宝拍一套亲子照

44.jpg

或是给自己放个假

喝一杯热茶

品尝一下院主人

亲手烤的面包

做的打卤面

45.jpg

因为在这里

即便什么都不做

也能体会到心灵的惬意

而热爱生活的人

总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热爱手艺的

也总是挖掘更多的手艺美

除了陶艺之外

老黄和甜甜在院子里又

开辟了新的工作室

织染和金工

46.jpg

织染工坊里的每一块布

都是一针一线通过

传统的纺织工具织出来的

可以清晰地看到手工纺织的过程

甚至古老的蓝染工艺也能在这里找到

51.jpg

冰冷的金属经过捶打

被制成各种小玩意

柔和而有温度

48.jpg

49.jpg

渐渐的

拙朴工舍吸引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因缘聚合,来到这里

有北师大中文系的毕业生

IT公司的程序员

留澳的财务管理硕士

......

50.jpg

他们在这里重新选择

重新开始

因为人活着

就要想法设法的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才不算白活


文章分类: 建筑工程